Thursday, November 01, 2007

News: 韓國到台南1700公里 黑琵飛行六天破紀錄

韓國到台南1700公里 黑琵飛行六天破紀錄

(中央社 記者張榮祥 台南 2007/10/31 電)
原始新聞連結

黑面琵鷺陸續飛抵台南沿海渡冬,台南縣黑面琵鷺保育學會及台南市野鳥學會十月中旬普查發現,一隻名為「十全」的黑琵,從韓國飛到台南僅花了六天,打破了八年前另一隻黑琵「烏龜」十七天的紀錄。

台南地區保育團體每年定期都會對來台渡冬的黑琵普查,因受傷或生病的黑琵,被野放前都會裝上衛星定位系統或發報器,以觀測黑琵生態。

這隻名為「十全」的黑琵,十月十四日出現在台南縣七股鄉。台南縣黑琵保育學會人員和韓國環境生態研究所黑琵專家 Kisup Lee 連絡後,證實「十全」最後一次在韓國出現的時間是十月八日,也就是說,「十全」從韓國飛到台南的一千七百公里旅程,只用了六天,打破了1999年「烏龜」創下的紀錄。

「十全」是 2002 年台南縣七股沿海黑琵集體感染肉毒桿菌事件的倖存者,當年又因罹患趾瘤症,較其他野放黑琵多療養一個月才野放。

「十全」今年三月十一日後離開台南七股飛返韓國,十月十四日又出現在七股,時隔七個月。韓國觀測,「十全」在韓國的兩次繁殖都未成功。


有關「烏龜」的新聞, 當年自由時報有一篇報導, 如下:

自由時報 1999/04/04 記者王錦時 台北報導

追蹤黑面琵鷺遷徙途 台灣成功了

上月繫放四隻衛星追蹤路線 接收知悉「烏龜」從七股出發
經福建、浙江、江蘇飛抵北韓海洲繁殖地

台灣完成全球首度成功追蹤黑面琵鷺遷移路線的紀錄,對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將有很大的助益。由農委會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合作推動的黑面琵鷺衛星追蹤計畫,於上個月成功地全程追蹤出一隻取名為「烏龜」的黑面琵鷺,自台灣飛返北韓海洲繁殖牠的飛行路線。未來將可在這些路線上的區域,對黑面琵鷺做最好的保育工作。

農委會與中華鳥會昨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此一具有突破性的保育研究成果。農委會表示,由國際鳥類保護協會結合亞洲各國,針對黑面琵鷺所進行之跨國性保育合作計畫、今年出中華野鳥學會執行載有衛星發報器追蹤黑面琵鷺遷移路線研究,陸續有二隻從衛星傳回其北返的資料,一隻編號 T16 名為「烏龜」的黑面琵鷺,於三月十四日離開台南七股後,便直飛福建及浙江沿岸,再經江蘇飛往北韓海洲的繁殖地;另一隻編號 T14 名為「發現者」的黑面琵鷺,於三月十九日中午飛離台南後,便停棲在新竹沿海地區準備北返。

關於比次的衛星追蹤計畫,農委會指出,此一計畫總共繫放了十隻黑面琵鷺,有四隻為衛星追蹤,另六隻則以區域性無線電追蹤器,接收無線電訊號,提供區域性路線的追蹤。從各項資料中可揭開停棲於我國的黑面琵鷺停棲及北返的確切路線。這對於黑面琵鷺的保育工作非常重要,未來保有單位即可根據路線圖,在沿線的區域做更好的經營管理,以達到保育黑面琵鷺的最大成效。

農委會表示,黑面琵鷺之活動空間跨越東亞各國,在世界各國日益重視物種保育之際,須由各國共同努力來保護黑面琵鷺。因此國際鳥類保護協會結合亞洲各國,進行跨國性保育合作計畫,計畫內容包括國際性度冬鳥口普查、繁殖族群及生態研究、遷移路線研究及教育宣導等工作,所需經費約十三萬美元:我國因位處黑面琵鷺重要度冬區,也是東亞地區鳥類遷移重要的路線之一,因此積極參與這項國際性計畫中的生態研究及遷移路線二項計畫,並捐助四萬美元做為執行計畫的經費。


至於有關「十全」的相關新聞, 我的檔案中只有找到一則「十美」的新聞...
黑琵小康、十美 近日野放

(中國時報 2003.03.07 鄭緯武 南縣報導)

人、獸醫師六日聯合會診黑面琵鷺「小康」和「十美」,一致認為牠們傷勢痊癒情況良好,不但不必截肢,且適合野放回到族群,黑面琵鷺野放評估小組根據醫師們的診斷,決定最慢兩周內辦理野放作業。農委會和台南縣政府於二月十八日野放十五隻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經救治痊癒的黑面琵鷺之後,立即邀集獸醫界專家,針對感染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引發趾瘤症的黑面琵鷺「小康」、「十美」進行會診,縣家畜疾病防治所並邀請外科醫師康聰偉提供醫人的經驗,供醫治兩隻黑面琵鷺參考。

經過半個月醫治,昨天下午縣防治所再度邀請外科醫師康聰偉、嘉義大學獸醫系主任周世認、屏東科技大學獸醫系教授蔡信雄、慈愛動物醫院副董事長陳培中,會診「小康」、「十美」的傷勢。康聰偉表示,根據X光片顯示,兩隻黑面琵鷺腳部已經消腫,傷勢獲得控制,且傷口幾乎已癒合,又體重增加,因此,他認為可以野放,惟「小康」壞死的腳趾骨最好加以切除,以利軟組織將傷口完全包起來,降低再度感染的機率。周世認指出,血液和生化檢驗,兩隻黑面琵鷺健康狀況都不錯,他也認為應該可以野放自行求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