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31, 2008

Greenwich

2008/07/01


Ernest at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我們抵達時, 已經過了參觀時間, 只能在外頭拍拍照了。Ernest 在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前留影。


The Queen's House, Greenwich, London


Captain James Cook,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Greenwich, London

這是位於 National Maritime Museum 後門的雕像 - 傳奇人物 庫克船長 Captain James Cook! 他是最早發現夏威夷群島的歐洲人。


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 London

這就是位於大家耳熟能響的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 (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 也是來到這邊, 我最想看看的地方。Royal Observatory, Queen's House, Maritime Museum 三個景點的聯合官網


Shepherd gate 24-hour clock, Greenwich, London

這是顯示的格林威治標準時間(Greenwich Mean Time, GMT) 的時鐘, 24 小時制的, 很特殊吧。照片顯示我們抵達的時間是 4:29 PM, 由於倫敦實行夏令時間, 因此是當地 5:29 PM。照片中圍牆後隱約可以看到一群人在排隊, 這些都是想在經度 0 度的本初子午線(Prime Meridian)上拍照留影, 因此大排長龍。網路上有一張 照片 多少可以顯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 願意花時間排隊在本初子午線上照相。


Prime Meridian, Greenwich, London

大家排隊合照的本初子午線的裝置, 我們最後一班回程船是 6:10 PM, 所以根本就不可能排得到, 只好從旁邊拍, 無法站在線上拍照, 有些可惜。


The remains of William Herschel's 40-foot telescope tube, Greenwich, London


View from the Royal Observatory, Greenwich, London

Wednesday, July 30, 2008

River Thames - Part 4

2008/07/01


Greenwich Power Station, River Thames, London

這是格林威治發電廠(Greenwich Power Station)!


The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 London

格林威治大學下的一個學院 (Royal Naval College)。


Greenwich Pier, River Thames, London

整個航程約 1 個小時, 我們抵達 Greenwich Pier 的時間是 4:50 PM, 這邊也有一個摩天輪喔!

Monday, July 28, 2008

River Thames - Part 3

2008/07/01


Canary Wharf, River Thames, London

中間最高的大樓是英國最高的摩天樓 One Canada Square, 其實才 244 公尺高。


Millennium Harbour, River Thames, London

想不想買一間靠河岸的公寓? 這邊有一些 要賣的 ...


Cascades Tower, River Thames, London

Cascades Tower
旁邊斜斜的, 也很特別 ! 用 Cascades Tower 當關鍵字, 在 Google 查詢圖片, 就可以找到別人拍的 照片


Ocean Wharf & Barkantine Estate, River Thames, London

這邊是 Ocean Wharf, 後面兩棟摩天大樓是 Barkantine Estate, 在 Google 的 3D Warehouse 竟然有人為它建模。


Apollo Building, The Odyssey, River Thames, London

這一棟公寓 Apollo Building, The Odyssey, 有彎彎的曲線, 蠻有形的。
 
River Thames - Part 4
 

River Thames - Part 2

2008/07/01


Tower Bridge, River Thames, London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 倫敦塔橋 (Tower Bridge), 拍了幾張照片, 覺得這張角度不錯, 又剛好有船經過。


Tower of London, London

回來後查閱地圖才知道的 倫敦塔 (Tower of London), 最右邊的塔正在整修中。剛剛查閱 官方網站 的票價, 覺得好貴, Family Ticket: £46.


A riverside pub, Captain Kidd, River Thames, London

這張照片花了我非常多時間! 我在 Google Earth 看到一張貼在 Panoramio 的 照片, 上頭的說明式 Police Station, 不過有人指出不對, Flickr 也有一張 照片 犯了同樣的錯誤, 因此我花了很多時間在求證到底這個顯眼的建築物是什麼?


Thames Police and Thames River Police Museum, London

這個地方才是真正的 Thames Police Station, 右邊那一棟是 Thames River Police Museum


A riverside pub, Old Salt Quay, River Thames, London

另外一家河岸餐廳 Old Salt Quay, 好怪的名字, "老鹽碼頭"。

River Thames - Part 3

Sunday, July 27, 2008

News: 比國晨報:雖不受國際承認 台灣確實存在

原始新聞連結

(中央社記者唐秉鈞布魯塞爾二十六日專電)

比利時荷文「晨報」指出,儘管國際社會的大部份成員不承認台灣,但台灣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及實力,已確確實實地「生存」在這個世界上。

「晨報」在今、明兩天的週末版刊載一系列六篇評論專文,探討台灣在國際面臨的困難及它堅忍不拔、努力尋求在世界上的生存之道,與內部政治發展的走向。

由該報亞洲版主編武雪麗(Catherine Vuylsteke)撰寫的專文首先指出,翻開二零零八年聯合國附屬組織的名單,台灣都不是這些組織的成員;而據北京政府表示,台灣得以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及參加北京奧運,應該感到心滿意足,即使用的是「中華台北」這個古怪的名稱。

四月間曾前往台灣訪問的武雪麗在專文中指出,依據國際官方的說法,台灣並不見容於國際社會,「但是台灣民主的存在卻是個不爭的事實,而且還是全球華人世界中唯一僅存的民主國家」。

專文說,經歷兩次和平的政權轉移,台灣的政權從國民黨轉移給民進黨,現在又從民進黨轉移給國民黨;只是八年後國民黨重新執政的台灣,與八年前的台灣已截然不同,因為在陳水扁執政的八年當中,產生了台灣意識。

對台海兩岸問題有深入研究的武雪麗並引述香港「遠東經濟評論」雜誌總編輯雷斯塔爾說:陳水扁對台灣獨立有著強烈的企圖心,已完全改變了台灣議題的爭辯論述基調,現在台灣人民不可能放棄台灣的主權,如果中國認為國民黨與馬英九總統的勝選象徵台灣主權的沈淪,那將是大錯特錯。

在評論台灣的國際地位時,專文對整個國際社會和北京當局一樣,無視台灣是一個實質上擁有獨立自主權及民主的國家的事實,感到令人驚訝。

專文說,「西方國家領導人深怕在這個敏感的議題上與中國對立,這些領導人眼中就只有市場、工作機會與經濟成長,所以當北京當局利用經濟力及它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的否決權,讓台灣在國際社會中變成隱形人時,全世界竟沒有人敢為台灣仗義直言」。

面對在國際政治生存環境中這樣的劣勢,武雪麗在專文中指出,台灣嘗試運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增加它在國際的能見度;除以經濟援助的方式與二十三個國家建立外交關係外,並以科技實力打造樓高五百零九公尺的台北一零一大樓。

同時,武雪麗說,台灣也爭取到二零零九年世界運動會的主辦權,並為這項世界第二大規模的運動會花費了一億六千五百萬歐元;積極活躍的台灣科技人才兩年前也將台灣「福衛三號」衛星成功發射到外太空,以蒐集氣候變化的最新數據。

吳雪麗在專文中談及專訪台灣傳染病專家何美鄉,得悉數年前台灣在爆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傳染病的處境時表示,這顯示台灣被國際社會忽略是一件多麼危險的事。

專文說,台灣從SARS事件已汲取經驗,那就是必須在公共衛生醫療方面投注更大的人力、物力及財力,並設法充分聯絡運用國際公共衛生醫療的民間網絡體系。

然而,專文指出,台灣申請加入世界衛生組織並不是一件短期內就可以達成的目標,甚至連為台灣媒體工作的記者,目前也無法得到世界衛生大會的採訪許可證,「全球人士實在很難想像得到,如此致力於各項民生發展與政治民主化的台灣,竟然會在國際組織中沒有一席容身之地」。
 

Saturday, July 26, 2008

River Thames - Part 1

2008/07/01



王任瓚教授和黃世育教授一開始坐在船上層, 太陽還是很大, 後來也換到下層喝飲料。


Shell Mex House

Shell Mex House 頂樓的時鐘可以確定我們差不多是接近 4 點時搭上船的。前方的方尖石碑是 Cleopatra's Needle





往來穿梭在 River Thames 的觀光船其實非常多, 在船上時, 河岸兩旁的建築物我們一棟也不認識, 就算是對照的地圖, 也來不及慢慢比對, 反正就是拿著相機, 一陣亂拍。一切等回到家, 上 Google Earth, Map, Wikipedia... 再慢慢看圖比對。


Tate Modern, River Thames, London

泰德現代美術館(Tate Modern), 我怎麼看怎麼像有高高煙囪的工廠耶 ! 照片左邊可以看到小小的千禧橋 (Millennium Bridge) 橫跨泰晤士河, 供民眾步行。



千禧橋 (Millennium Bridge) 的另外一端, 右方有個圓頂(dome)是 St Paul's Cathedral, 被前面的建築物擋住了。


HMS Belfast, River Thames, London

在船上時, 我還有些納悶, 怎麼在泰晤士河旁有一艘軍艦, 上頭還有民眾。回來整理資料才知道是一艘退役的巡洋艦 HMS Belfast, 現在改裝成可供民眾參觀的 Museum Ship (Wikipedia)。


London City Hall, River Thames, London

London City Hall 的建築現代感十足。
 
River Thames - Part 2

Friday, July 25, 2008

London Eye

2008/07/01


London Eye, River Thames, London

London Eye 就座落在泰晤士河(River Thames)邊, 非常顯眼, 從 Westminster 地鐵站出來就是 Westminster pier, 可以搭船(City Cruises) 遊河欣賞河岸風光。

由於天氣很熱, 太陽很大, 我們不想這麼早就上船曬太陽, 所以黃世育老師就率領一群人先去坐摩天輪, 我和老婆則是坐在河岸休息乘涼。


London Eye, River Thames, London

這張照片是在 City Cruises 船上拍的, 距離近多了, 因此看得更清楚, 更有立體感!

Thursday, July 24, 2008

Big Ben

2008/07/01


Victoria, London Tube

我們從 Green Park 搭地鐵到 Westminster, 原本搭 Jubilee Line 只要一站就可以抵達, 不過王任瓚老師雖然提出這樣的見解, 卻還是跟著帶隊的人搭上比較熟悉的 Victoria Line, 再從 Victoria 站轉 District Line。 至於我呢? 我那時只想著照相, 還沒開始研究地鐵的地圖, 只管跟著大夥走就對了 :)


CityLoos, Westminster, London Tube

這邊可以學一個單字 loo, 英國口語是廁所的意思。之前在 Green Park 站的公廁免費的, 不過男廁在清潔中, 大門深鎖, 到了 Westminster 站, 竟然要收費 50 pence ...


Big Ben, London

Westminster 地鐵站有一個出口就在 Big Ben 旁, 我們抵達時, 還差 5 分鐘就下午一點, 沒get="blank" 多久就聽到了有些熟悉的鐘聲。人非常多, 天氣又熱, 我們很快就到 River Thames 邊看 London Eye


Big Ben, London

我們從格林威治(Greenwich) 搭 6:10 PM 的最後一班船回到 Big Ben, 已經 7 點多了, 不過天色還很亮, 所以大夥還想去附近的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 看一看。
 

Wednesday, July 23, 2008

Buckingham Palace

2008/07/01

抵達 London 的時間是清晨, 將所有的行李都安置在 An-Nur Hotel 之後, 開始我們在 London 的行程。首先要面對的是交通問題, 我決定購買 London Tube 的 oyster card 來簡化所有的交通付費。


A ticket store on Bayswater road, London

這就是我們購買與儲值 oyster card 的商店, 位於接近 Queensway 的 Bayswater Road 上。他們也賣一些歌劇的票, 我們當天詢問了一些歌劇的相關訊息後, 就往我們第一個景點 Buckingham Palace 出發。

由於要去 Buckingham Palace 的人都是第一次搭倫敦地鐵, 因此即使拿著 Tube map 還是經過一番折騰, 一直到 11:20 分才抵達 Green Park 站, 離著名的衛兵交接時刻 11:30 只剩下不到 10 分鐘。


Green Park, London

穿越佈滿巨樹的 Green park 之後, 看到廣場前人山人海, 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 要擠到前面拍照根本不可能, 只能高舉相機隨便亂按, 然後再刪掉角度不對的照片。


Changing of the Guards,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Changing of the Guards,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Mounted troopers at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Victoria Memorial, Buckingham Palace, London

真的是人山人海, 對吧!


Two mounted policemen at Green Park, London

下一個景點是 Big Ben, 所以又要回到 Green Park 地鐵站, 在 Green Park 看到帥氣的騎警...
 

UK & Ireland Trip



今年由於 銘傳國際學院Dr. Graeme Bell 加入了黃世育教授和我的固定於每週二早上的 meeting (Media Security Group), 因此, 今年暑假出國參加研討會的規劃, 我們特地選擇了位於 London 的 WCE 2008, 讓 Dr. Graeme Bell 參加研討會(學校補助機票), 還可順道回家, 對我們來說, 有當地人的幫助, 可以讓我們更深入地認識 UK。我們還邀請了元智資工的 王任瓚教授 一同參加 WCE 2008, 這趟同行的還有英國 曼徹斯特大學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畢業的 蕭桂芳教授 和資工系秘鄭書雯小姐。

我們安排了兩個星期的旅程, 除了 London 之外, 還去了 Scotland, Northern Ireland, Ireland, 算是相當緊湊的行程, 前段行程處處感覺很興奮, 到了後段, 整個人就快累翻了。詳細的行程如下:

6/30 Taipei - Hong Kong
7/1 London:
  Buckingham Palace,
  Big Ben,
  London Eye,
  River Thames,
  Greenwich,
  Westminster Abbey
7/2 London:
  Kew Gardens,
  WCE2008,
  Kensington Garden
7/3 London:
  Liverpool Street Train Station,
  University City of Cambridge,
  Punting in Cambridge,
  Les Miserables
7/4 London - Glasgow:
  Natural History Museum
  Stansted Airport, London
  Prestwick Airport, Glasgow
  Central Station, Glasgow
  SYHA Glasgow
7/5 Glasgow - Lake District - Glasgow
7/6 Glasgow - Fort William
7/7 Fort William - Mallaig - Fort William - Glasgow - Edinburgh
7/8 Edinburgh Castle
7/9 Edinburgh - St. Andrews - Edinburgh - Glasgow
7/10 Glasgow - Stranraer - Stena Line - Belfast - Antrim
7/11 Antrim - Giant's Causeway
7/12 Antrim - Belfast - Dublin (Riverdance) - Belfast - Antrim
7/13 Antrim - Belfast - London - Hong Kong
7/14 Honk Kong - Taipei

在 UK 與 Ireland 的交通與住宿, 都是透過 Dr. Graeme Bell 的母親在 Northern Ireland 幫我們搞定, 真的非常感謝, 沒有她的幫忙, 我們這一趟根本不可能成行。

兩個禮拜以來, 大約拍了 4.6 G 的照片, 一共 1,800 多張。雖然不算多, 不過要整理起來也需要好多時間。接下來, 我會利用空檔時間慢慢地整理, 與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