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14, 2008

News: 中華白海豚 西海岸僅剩 70 隻

最近有一則關於鯨豚的新聞, 是關於中華白海豚被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入保育紅皮書的「極危」等級, 將新聞轉到這邊, 順便做個紀錄。有點好奇的是 70 隻的估計方法為何? 數據如何推算出來的?

搶救中華白海豚 西海岸僅剩 70 隻

原始新聞連結
(聯合晚報 2008/08/13 記者 黃玉芳 台北報導)



棲息在西海岸的「中華白海豚」近年面臨生存危機,國際自然保育聯盟最近正式將牠列入保育紅皮書內的「極危」(CR) 等級,處境比起遭暖化威脅的北極熊還要嚴重。多個保育團體今天到農委會陳情,也估計中華白海豚目前僅剩下 70 隻左右,要求政府拚經濟也要顧環保。

包括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生態協會等保育團體上午播放在大肚溪口等處的中華白海豚身影,雖然看似悠遊在岸邊附近的大海中,不遠處卻是火力發電廠、還有攔河壩、彰濱工業區、六輕擴廠、國光石化等開發工程虎視眈眈,棲息地岌岌可危。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
理事長文魯彬表示,很多人只知道東部才有鯨豚,不知道西部有中華白海豚,更不知道是特有的物種

但近年來中華白海豚正面臨五大生存威脅,填海造陸不僅帶來噪音,也減少棲地,水質污染影響食物來源的生物量不足、加上誤捕或刺網誤纏、還有大型水利設施造成河口淡水減少等,都讓中華白海豚生存告急。

文魯彬也說,白海豚的棲地與很多開發案相關,因此不少單位對白海豚很「感冒」,認為擋住了暫時的財路,但開發經濟不見得要破壞生物棲地,政府官員若不站出來,怎麼擋得住財團?

面對保育團體大聲疾呼,接受陳情的農委會林務局副局長李桃生則回應,一個月內行政院永續會的生物多樣性組召集相關部會,盡快協商對策。

搶救中華白海豚 政府一個月內跨部會會議討論

原始新聞連結

中央廣播電台 2008/08/13 陳林幸虹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IUCN) 已經正式將台灣的中華白海豚種群,列入保育紅皮書中的「極危(CR)」等級。包括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環保聯盟等多個團體,13 日也前往農委會陳情,希望政府盡速採取保育措施,避免這族群滅絕。農委會也表示,將在 1 個月內,由行政院永續會生物多樣性組,召集相關部會,研擬解決方案。

中華白海豚,俗稱「媽祖魚」,主要生活和棲息在台灣海峽西側,從苗栗縣通宵鎮到雲林縣台西鄉附近海域。這群中華白海豚,在 2002 年首次被發現時,數目當時約有 100 隻,雖然根據台灣的野生動物保育法,受到最嚴密的保護,但並還未正式擬定相關保育策略。

包括台灣永續聯盟、台灣生態學會等多個保育團體,13 日到農委會陳情。他們點名,包括即將在台灣西海岸建立的台塑煉鋼廠、國光石化、六輕擴廠等案,還有能源局正規劃設置的 500 座風力發電,都將可能影響這群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文魯彬說:『彰濱工業區,會有非常大的負面影響,對他們有很大的噪音污染,我們現在估計大約有70隻左右,做任何對它的環境破壞,以及增加環境的負面影響,是會對他們的生存會有相當大的影響。』

台灣的多個保育團體也強調,中華白海豚的生存危機受到國際重視。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入保育紅皮書的「極危(CR)」等級,所受的威脅情況,比北極熊還要嚴重。農委會林務局也表示,將會在1個月內,由行政院永續會生物多樣性組,召集相關部會,並邀集環保團體,針對各議題討論,協商可行方案。


其實, 要政府開會協商可行方案, 我個人是蠻悲觀的, 沒有抱任何期待。還有所謂的中華白海豚, 其實就是 Indo-Pacific Hump-backed Dolphin 印太洋駝海豚, 學名 Sousa chinensis, 文魯彬表示是特有物種是一種很怪的說法。上面的新聞也提到是在 2002 年首次發現這群中華白海豚, 不過, 我手上的新聞資料則是可以追溯到 2001 年 7 月有一隻中華白海豚出現在苗栗的龍鳳漁港附近。相關新聞有兩則, 如下:
中華白海豚 洄游竹南海域

中國時報 2001.07.03 記者楊憲州竹南報導

一隻瀕臨絕種的稀有動物中華白海豚,二日出現在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海域,活躍的浮潛動作引來大批民眾圍觀,由政府和民間組成的鯨豚救援組織迅速成立,密切觀察其動向,務使其得到最妥適的照料。

竹南鎮漁民林榮琳昨天上午在龍鳳漁港發現一隻渾身白裡透紅的海豚,因不多見,便請駐守的海巡署官兵通報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和苗栗縣政府農業課,兩單位立刻派員前往,經由圖鑑比對,確認是別名為中華白海豚的印太洋駝海豚。

該隻中華白海豚體長約二公尺多,為雌性,體色粉紅,是否受傷或為覓食才靠近岸邊,不得而知,自被發現後,即在港外南北一公里內海域洄游,時而竄起、時而翻滾,相當活躍。

據指出,該隻中華白海豚兩天前即在龍鳳海域洄游,當地漁民和釣客一直不以為意,所以遲至昨天才被確認。另據南龍區漁會理事長陳水城表示,該隻中華白海豚昨天一度隨漲潮游進龍鳳漁港內泊地,後才隨退潮游出港口,但仍一直在港外方圓一公里內的海域洄游不去,他研判魚類有預知颱風來襲的本能,所以才進港閃避風雨。

苗栗縣長傅學鵬中午趕抵現場,指示妥適觀察處理。中華鯨豚協會獸醫組組長祁威廉稍後也率同數名志工會同縣府農業課、區漁會、海巡署駐軍、西濱海洋園區等成立救援組織,經召開協調會議後,於下午四點半左右出動六艘船筏出海趨近觀察。

據西濱海洋生態園區總經理張玉成表示,由於該隻中華白海豚仍相當活躍,也未發現明顯傷痕,因此暫不採取救援動作,唯將持續追蹤觀察,也籲請漁民和釣客留意,一旦發現擱淺或翻白腹,請與救援指揮所聯繫,電話: 037-761-777。

據鯨豚學者指出,中華白海豚雖是群居性動物,但若遇競爭、年老、或身體健康等因素,便可能單獨行動,其分佈以印度洋至中國華南沿海為多,香港有專門研究的保育組織,台灣西海岸雖曾發現,但少有具體斬獲,此次能夠如此觀察,對進一步了解中華白海豚有相當助益。

中華白海豚現身龍鳳漁港

民生報 2001.07.03 記者劉榮春 報導

中華白海豚昨天游到苗栗縣龍鳳漁港附近覓食,在離岸一、二百公尺肉眼可見的範圍,停留將近六個小時,吸引不少民眾圍觀。苗栗縣政府、中華鯨豚協會人員下午搭膠筏出海觀察研判白海豚健康無礙,基於尊重白海豚生存活動的自由,目送牠往北游去。

苗栗縣後龍、通霄海域漁民出海作業時,常看到粉紅色、白色海豚,前年五月,本報記者張銘隆獨木舟環島時,曾在大安溪口看到中華白海豚,後來,中華鯨豚協也曾搭船出海尋找中華白海豚,但未看到白海豚身影。

昨天上午九時多,龍鳳漁港北堤釣友彭崑瑋看到一隻白海豚不時在附近海面出沒,打電話要妻子陳瑋宜帶兒子到海邊看海豚,陳瑋宜和兒子看了一會兒,發現海豚逗留不去不太對勁,可能受傷,於是到海巡署安檢站報案。

苗栗縣政府漁業課長林澄清、林務課技士黃銘福聞訊到場了解,通霄西濱海洋生態教育園區派出十二人帶鯨豚擔架,開貨車到漁港防波堤待命,中華鯨豚協會志工潘文欽接獲通報,帶著長鏡頭趕到龍鳳漁港拍攝白海豚。

中華鯨豚協會獸醫祁偉廉下午趕到現場,與縣府人員開會討論後搭橡皮艇出海觀察,未發現明顯傷口,而且海豚活動力正常,應該只是到近岸覓食。

苗栗漁民對中華白海豚並不陌生,但對現場圍觀的海巡署官兵、苗栗縣長傅學鵬、採訪媒體、中華鯨豚協會志工而言,多數是第一次看到中華白海豚,而且從上午九時到下午三時,這隻白海豚都在龍鳳漁港北防波堤旁一、二百公尺的範圍活動,讓民眾大開眼界,白海豚浮水換氣、不時拍鰭或躍出水面,每次現身都引起現場一片歡呼聲。

祁偉廉說,中華白海豚原名印太洋駝海豚,主要分布西太平洋及印度洋淺水海岸水域,通常難以靠近,現存數目、分布範圍所知不多,香港附近的珠江出海口是主要的觀察區。

五年前,曾有人在台中港南堤拍到白海豚畫面,但後來目擊者陸續出現,但留下的畫面證據不多、也不夠清楚,這隻在龍鳳漁港停留六小時的中華白海豚,堪稱台灣歷來最多人同時目睹的觀察紀錄。
有關中華白海豚的相關資料, 可以從下列書籍中找到:

 鯨與海豚圖鑑的圖像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