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運用了許多人類聽不懂的語言表達真理, 而科學家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奇異方言一一解密。科學家若有任何進步, 也是『因為大自然不曾改變, 而我們又持續努力, 一再嘗試。原因不在於我們比較聰明, 而在我們的固執。』
上面這段話是 赫許巴哈 (Dudley Herschbach) 說的。早上照例在石牌的怡客咖啡早餐與閱讀, 將空中英語教室的一篇文章看過之後, 就將已經一陣沒有翻閱的『如何訂做一個好老師』再拿出來仔細翻閱, 今天鎖定第六章 - 好老師如何對待學生, 就是在 P. 203 看到上面這段話。剛剛上 Google 搜尋, 赫然發現 Herschbach 與台灣的淵源, 他是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的指導教授, 也是在 1986 年和李遠哲、朴蘭尼共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科學家。2006年底李遠哲院長七十大壽時, 也曾經來台參加特別舉辦的『化學動態學國際研討會』。
第六章還介紹了一位值得一提的大師 - 德芮克 貝爾 (Derrick Bell), 從 1960 年代就開始任教, 然而在網際網路發達的現在, 竟然也會請同學把作品張貼於網路, 然後相互回應看法。貝爾說:「這就是本課程的真正核心, 讓學生實際闡述意見, 並迅速得到迴響。」他表示, 經由網際網路及課堂上的討論, 確實提升了『知性理解的層級』。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