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anuary 10, 2007

Humpback Whales



這期 (2007 January) 的 National Geographic 國家地理雜誌有一篇專文談到大翅鯨, 標題是 What are they doing down there?

去年, 我們去了一趟夏威夷開會(SIP 2006), 在書局買了一本關於 Humpback Whales 的專書回來, 那時候是夏天, 大翅鯨都去了牠們的夏季覓食水域 - 阿拉斯加的阿留申群島( Alaska's Aleutian Islands ), 現在這個時候, 牠們已經回到夏威夷的冬季繁殖水域 - 奧奧海峽 ( 'Au'au channel between the Hawaiian islands of Maui and Lāna'i )。將來, 有機會在冬天去到夏威夷, 一定要去看看這群太平洋巨獸。

1997 年初, 我在家看著 Discovery Channel 上撥映的一部關於 Humpback Whales 的影片, 隨手在紙片上記下影片提到的部份重點, 之後整理成下面一篇紀錄:

夏威夷附近的座頭鯨保護區是座頭鯨最重要的交配及分娩場所。1952年由美國海軍首度報導座頭鯨的歌聲, 座頭鯨只有雄鯨才會唱歌, 尤其是在求偶期, 以頭部向下, 動也不動的姿勢在海面下1500公尺的深度唱歌, 歌聲每年會有所修正, 歌聲有不准其它雄鯨接近的意涵, 雄鯨藉歌聲吸引雌鯨前來或雄鯨主動靠近雌鯨, 目前研究人員並不清楚。

雄鯨在母子鯨的後下方當護花使者, 座頭鯨是溫和的巨獸, 但當有其牠雄鯨靠近時, 也會為爭奪雌鯨而有所戰鬥, 利用尾鰭, 身軀及其身上附生的藤壺互相撞擊, 若雄鯨無法達成妥協,雌鯨則會離去。座頭鯨會利用胸鰭和身體互相愛撫, 身體的敏感處有唇、生殖器、頭上的瘤和部份的胸鰭。

座頭鯨之所以被稱為 Humpback, 是因為其在飛躍前身體會形成大拱形。

阿拉斯加的的覓食區和夏威夷的生殖區來回近一萬公里, 座頭鯨最快時速可達 35 公里, 以平均 5 ~ 13 公里的速度前進, 座頭鯨以尾鰭上下擺動的力量前進, 用胸鰭來控制方向, 以二個月的時間抵達目的地, 其精確的路線至今仍為未解之謎。座頭鯨吐氣高約 6 公尺, 時速可達 300 公里, 以 20 ~ 30 秒呼吸一次, 再潛游約 30 分鐘。

座頭鯨每天要吃一公噸的食物, 只有極地區域才能提供如此豐富的食物, 座頭鯨的大嘴可張開 90 度, 以便一口吃下更多的食物, 雖然如此, 卻吞不下比棒球大的食物, 主要的食物是磷蝦, 其次是鯡魚等。磷蝦和鯡魚會分散開來以躲避座頭鯨的捕食, 座頭鯨則會利用一種分工合作的捕食方法, 由少數座頭鯨領導, 利用一種氣泡網的技巧將獵物團團圍住, 氣泡越圍越小, 獵物也越靠越近, 座頭鯨再一擁而上, 張口大吃。

座頭鯨除了偶爾遭到鯊魚和殺人鯨的攻擊外, 人類是其最主要的獵殺者, 主要的經濟利益是鯨油,用以燃燈和機器之用。捕鯨業一直要到便宜的石油出現, 才有停止的趨勢。北太平洋在大量捕鯨之前, 約有 15,000 頭座頭鯨, 由於大型捕鯨船和鯨叉砲的出現, 至 1966 年,約只剩下 1,500 頭座頭鯨。

座頭鯨在 1970 年被國際捕鯨委員會列為稀有保育動物, 禁止獵捕。但至今其數量並沒有增加的趨勢。偷捕的行為仍繼續不斷的發生, 國際捕鯨委員會就利用 DNA 檢測出鯨肉在日本市場販售的證據。目前全世界剩下 1,500 ~ 3,000 頭座頭鯨, 數量不及原來的10%。除了獵捕之外, 人類對海洋的破壞也對牠們造成很大的影響, 例如噪音, 對靠聲音傳遞訊息的鯨魚, 更是造成莫大的傷害。

由捕鯨到賞鯨可說是鯨魚保育的最大成就, 在夏威夷的座頭鯨生殖保育區, 是禁止任何人進入的, 除了合格的研究人員才能進入保育區。在保育區內, 座頭鯨主動的接近研究人員, 每接近一次, 研究人員就對北太平洋的座頭鯨多一分瞭解。

鯨魚是由有蹄類經過 5 千萬年, 長久演化而來的。牠們的祖先也演化成牛、羊等生物。這些有蹄類到了海中, 發現了恐龍所沒發現的食物, 為了適應海中的生活, 鼻子變長了以獲取更多的食物; 鼻孔變成在頭頂上以便於在海中呼吸; 毛髮因會影響在水中的速度而退化; 尾巴演化成尾鰭; 前肢演化成胸鰭; 至於後肢因完全沒用而完全的退化了。

座頭鯨的尾部約 4 ~ 5 公尺, 隨便擺動幾下, 便可飛躍出水面, 可見其力量之強大。座頭鯨一次飛躍相當於抬起 500 個 70 公斤的人,每 40 秒可飛躍一次。而將約 40 公噸的體重維持 30 公里的速度前進, 也全靠尾鰭的力量。鯨魚也是需要睡覺的, 牠們是在水面閉著眼, 飄浮著睡覺。

鯨魚的祖先在演化時, 也演化成二類, 即有齒和無齒兩種。鬚鯨(無齒)類在發現吞食更容易吃下更多食物後, 牙齒便退化了。鬚鯨類包括了藍鯨和座頭鯨等大型鯨類。藍鯨就是長鬚鯨,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座頭鯨是第五大鯨魚, 體內儲存了大量的脂肪, 作為長期遷徙所需。座頭鯨和其牠鯨魚最大的不同在於胸鰭非常長, 有 5 公尺, 約為體長的三分之一。其次是相當於人臉部份的肉球, 每一個肉球有一根毛髮, 以增加對食物的感應力。

在鯨魚存在地球的五千萬年中, 牠們不曾傷害過地球。而人類卻在短短的幾十年間,對地球造成莫大的傷害; 如果我們救不了鯨魚, 我們將什麼也救不了。

10多年前, HumpbackWhale 的中文, 大多是翻成座頭鯨, 當年國內牛頓雜誌許多專文也都是這樣翻的。近來, 國內的書籍已經漸漸改用大翅鯨來稱呼這個巨獸。

上面這篇文章中所記錄的資料, 剛好是 10 年前的研究成果, 對照今年一月這期國家地理雜誌的文章內容, 正好可以顯示出這 10 年來, 對大翅鯨的更深入了解。即便如此, 關於這個迷人的太平洋巨獸, 仍有許多未知的謎題待研究人員努力解開。

2000 年 5 月, 一群台灣鯨豚研究人員第一次在蘭嶼海域拍攝到大翅鯨的影像, 這些照片後來收錄在台灣鯨豚協會出版的『東海岸鯨豚生態攝影專輯』, 當年從報紙看到這則新聞, 扎扎實實地撼動了我內心最深層的感動... 5 月應該是從菲律賓的冬季繁殖水域準備北返夏季覓食水域的季節。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